“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”出自于《庄子·逍遥游》,被许多人引用,表达了一种人性恶劣,万物平等的道德观。但是这种道德观却遭遇了许多争议,有人认为这是对人性恶劣的扭曲解读。
从字面意思理解,“天地不仁”,以上帝视角看待,天地无情,天地不为人类感到痛苦,甚至连绿叶都一视同仁。“以万物为刍狗”,万物都被平等看待,这意味着人类也只是自然界万物之一,他们的生死得失,荣辱是无法左右自然的。在这样的道德观中,人无特殊待遇,人性恶劣也变得再正常不过。这种道德观就是有人称之为“道德虚无主义”的,人们也认为这种道德观与传统儒家思想相悖。
但是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。他们认为,这种道德观并没有否认人类的尊严,反而是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能。自然是强大的,人在自然面前只有顺应自然,适应自然,才能生存下去。因此,“以万物为刍狗”是为强调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而存在的。